在全球经济格局因技术革命悄然重构、资本流动与地缘博弈交错的时代背景下,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术精神,于百廿校庆之际,举办了此次盛会,旨在探讨全球变化趋势,解码财富与机遇的底层逻辑,同时详细介绍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2026级的招生政策。
学术权威,深度解读
本次大师课的重头戏是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带来的主题分享——《2025中国金融:关税战 vs 新增量政策如如何助力经济全面复苏?万亿市值的背后:透视中美印三国科技巨头的AI布局与时代挑战》。钱院长分析了美方本轮关税战旨在重塑国际经贸格局并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中国采取“双轨”应对策略:对外巩固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地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对内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统一大市场发展。随后钱院长对比了中美印科技巨头“七鹰”(美国七大科技公司)、“八龙”(中国八大科技企业)及“八象”(印度八家领军科技企业)的竞争格局,系统解析了AI技术驱动下的全球产业变革与投资逻辑。对比分析了三国产研生态的差异和不同时期的市场估值,推断中国“八龙”存在巨大的价值增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
实战专家,策略展望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博士带来的关于《关税与政策预期下的资产配置展望》的演讲,围绕2025上半年中美关税博弈历程展开,分析了关税缓和后的贸易、产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正通过货币财政协同、资本市场改革、消费潜力释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刘博士指出: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努力从“基建+地产”的驱动模式向“科技+消费”转型。但目前居民消费意愿仍偏低,有待政策持续提振。落脚到资产配置,刘郁博士认为投资者可以继续保持黄金的配置比例,债券类资产胜率仍高,关注股市的结构性机会。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郁博士
校友分享,情感共鸣
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首期班校友的重逢畅聊环节是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校友们分享了在复旦FMBA的学习经历如何赋能职业发展,并围绕进入新阶段后的挑战与收获展开分享和探讨,分享了自己在各自领域洞察到的潜在机遇和人生信条,引发在场观众的共鸣和启发。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校友之间的联系,也为未来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首期班校友们
招生新政,全面解析
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主任贡霖江老师详细介绍了师资力量、学生画像、海外双学位项目。招生主管柏贺老师介绍了全新的招生流程、奖学金政策,为有志于加入复旦FMBA的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项目,占得报考先机。
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主任 贡霖江老师
贡霖江老师表示,作为复旦首个以金融研究和教育为特色的国际化商学院,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自成立以来一路突破创新,以学术研究和国际影响力助力复旦大学在历史上第一次达到全球ESI评判前1%。复旦FMBA始终以培养“兼具金融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拥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与责任感的商业领袖”为使命,已成为我国金融MBA教育的领先者。
今年推出的全新“FMBA预备生计划”,将包含:博学课程、笃志会谈、赋能工作坊,助力有志于加入复旦FMBA的朋友们“零距离”感受课堂的风采,“零阻力”开启项目申请。
复旦大学在职金融MBA项目招生主管 柏贺老师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的时代,金融人才对战略研判能力的需求被推向历史新高点。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始终立足国家金融战略需求,以前瞻性视角培育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锤炼学生在复杂环境下的洞察和应对能力,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与科技伦理意识的变革者。到场的商业精英们通过本次“大师课”不仅感受到复旦国金对标世界一流的办学实力,更感受到复旦FMBA始终回应时代命题的担当。期待有更多种子在复旦国金的沃土中借力萌发,汇聚成中国金融人璀璨的群体绽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