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唯一主线,而其中必然伴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迭代,光伏电池尤其如此。
光伏电池主要分为P型与N型两种,最大的区别是原材料硅片,P型硅片中掺杂了硼元素,而N型硅片中掺杂磷元素。N型电池主要分为TOPCon、HJT(异质结)、IBC三种。尽管N型电池有三种,但理论层面,目前能得到商业化普及的其实只有TOPCon和HJT两种,而TOPCon跑的更快。现实也是如此,根据EnergyTrend的数据,2020年新增的N型产能中,TOPCon和HJT分别占了50%和30%。
国海证券分析师李航指出,当前来看,无论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P型硅片还是快速发展的 N型硅片,在与各类电池技术搭配时尚且各有千秋。P型硅片产业化已相当成熟,成本控制良好;而N型硅片拥有更高的电池提效潜力,目前尚受制于高成本。
组件端龙头引领,TOPCon进入规模化量产快车道,晶科能源率先扛起TOPCon规模化量产大旗,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接踵而至;中来、一道、沐邦高科等企业同样大步迈向规模化产能建设。
晶科能源2月8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N型组件相较P型组件具有更高的单瓦发电量、更低的系统成本、更大的提效空间,当前市场需求旺盛,因而将维持合理溢价水平。公司2023年已签订组件订单中N型超过一半,N型订单价格相较P型平均高出0.1元/瓦左右。此前,沐邦高科也表示,公司10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基地正在梧州有序建设中。
国海证券在研报中表示,主流PERC电池的效率瓶颈已越发明显,以TOPCon、BC为代表的新一代规模化量产技术也在年内展现出良好势头,预期将带来转换效率的又一次跨越,在经济性持续增强下产业化有望加速实现。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主要进程中,能取得相对领先地位的电池和组件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新产品带来的超额溢价红利,也将在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在此轮产业变革中受益。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晶科能源和沐邦高科等光伏企业积极建设TOPCon光伏电池基地,提升产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