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和线上消费习惯进一步养成,即时零售等新消费场景正加速布局并保持发展势头。据《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显示,2021年至2025年,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预计将持续51%的年复合增速,预计到2025年突破万亿门槛,达到约1.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与即时零售等新消费场景增多同步出现的是一些难配送的“大订单”,对此,迫切需要外卖算法优化予以解决。
什么是“大订单”,“大订单”又是如何对外卖算法带来挑战的呢?现在人们购买果蔬生鲜、鲜花蛋糕、生活用品甚至家用电器等,都会考虑叫外卖。然而有些订单,不能通过“价格+件数”来分辨配送难度的时候,难配送的“大订单”就出现了。比如,骑手接到一家快餐店的订单,但是包含了一个客户点的30份套餐,这时候,骑手就要考虑能不能拿得了,以及是否有更充裕的配送时间。再比如,像情人节花束这种大体积物品,既占空间,又容易损坏,非常让骑手“头痛”。一些骑手因此吐槽:重量大、体积大的不好送,价值高的不敢送。因为,按照之前的外卖算法规则,骑手配送这些“大订单”是有些吃亏的。
面对这些问题,美团外卖通过骑手恳谈会的方式,广泛听取骑手意见建议,并对大订单进行了充分调研,在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力求通过优化外卖算法的措施进行解决。在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美团外卖宣布了大物件订单优化举措,针对“大体积、大重量、高价格”的订单分别从调度机制、配送时间、配送补贴及申诉免责多个环节进行了外卖算法规则优化,进一步缓解骑手配送压力,提高骑手配送积极性。
对外卖骑手来说,新算法规则实施后,在特殊场景下可以获得大订单配送补贴。例如,情人节花束这种大体积物品,或者苹果手机这类高价值商品,骑手每单的收入会在基础配送费上再叠加配送补贴,包含履约难度补贴、高价单补贴等。美团对骑手调度机制也进行了优化,优先匹配订单少、餐箱空间充足的骑手,在抢单池展示“商品大体积”等标签,帮助骑手判断是否接单。同时,充分考虑到配送难度,留出合理的时间,既能让商家有充分的时间出餐,也要让骑手有充足的配送相应订单的时间。另外,对于无法配送的订单,骑手可通过异常场景申诉获得免责,保障正当权益。
即时零售是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消费业态,属于典型的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新模式,具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配送流程周期较短等特征。美团外卖平台在即时零售订单规模增长,外卖配送的线下场景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算法规则,积极解决骑手关注的大订单配送难题,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商家、骑手的三方共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