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蓄势 复苏 跃升”,云集学界、商界、投资界等重磅大咖的嘉实基金2023投资策略峰会于3月24日成功落幕。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受邀出席峰会,并在会上前瞻性地分享了题为《2023:中国经济增长和新增长模式》的演讲。
在朱民看来,今年宏观经济特别重要的概念是“反弹”,但是这个反弹还需要很强的政策加持。投资会继续地强化,出口增长、消费反弹,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支持加大。在此情况下,“反弹”是今年的大概念。
对资本市场而言,关键是要透过表象洞见本质。朱民在会上也建议关注增长模式的变化。他指出,我国增长模式正在从过去十年的三驾马车“投资+房地产+出口”,走向“内需+制造业+碳中和+科创”。“现在要看的不单是增长速度的概念,而是增长质量以及质量代表的增长曲面,这是一个长期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和战略转移。2023年基本概念是反弹,面对2023年以后的基本概念可能是趋势已经没有了,所有的一切机会都在结构之中。今后面临最大的变化是结构。”
针对如今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结构,朱民予以了阐述,认为主要呈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走入高收入阶段,全球经济表明增长速度放慢。第二,经济结构从工业转向服务业,内生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变得重要,劳动增长速度变慢。第三,中国的人口去年峰值,老龄化上升,增长速度会放缓。第四,全球经济未来十年处于低增长的阶段,对中国外部的总需求放缓,使得中国经济增长也会放缓。朱民明确表示,理解大的格局特别重要,这是内生的力量。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也是内在力量所决定,在此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就变得特别重要。
关于未来经济将走向哪些新增长模式,朱民也重点从三方面进行了解读:
首先国内消费市场为主。因为中国走向高收入阶段的时候,它的增长模式决定了必须依靠国内,而且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必须依靠国内消费。从去年经济增长看,出口和消费占比较低,主要靠投资支撑。但这种情形对未来的结构很难形成支撑。放眼长期,朱民认为,全球经济步入弱增长,未来贸易变弱,增长模式必须要改变。面向未来,当速度变缓的时候,一个特别重要的结构是把消费给拉回来。从今年政策看,已经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
其次做大做强制造业,要把制造业作为中国重大的核心基础和竞争能力。数字化、科技化是将来很重大的趋势。十大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如生物制药、海洋工程,以及新一代机器人等会发展特别快。物联网的基础设施使得制造业数字化也会继续努力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会创造出新的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的绿色产业,光伏、风能和电动汽车,这三项已经在国际上公认是中国具有新的竞争力的绿色新产业。
第三碳中和转型的长潮和大浪。“所有结构变化中,无论正面是什么,反面都是绿色。所有的机会都在绿色之中——碳中和。”朱民一再强调碳中和是中国未来40年最大的发展奇迹,“过去40年是赶超的四十年,我们希望碳中和为中国提供一个并行和引领世界的40年,这是国家重大的战略。”
站在当下时点,朱民建议不仅要看到2023年的增长,更多要看到增长模式的改变及扇面的结构变化。从结构变化中发现重大的推动力量:碳中和、制造业、国内消费。而这些推动的力量,归根结底会改变资产的估值,改变每个人的资产负债表和口袋里的现金。所以看到世界,看到结构,也会看到未来。(刘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