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民政部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臧宝瑞表示,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062单,是5年前的15倍。慈善中国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已备案慈善信托数量达2079单,财产总规模约为79.91亿元。
与此同时,慈善信托的信托财产来源以及运用领域更加广泛。《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近两个月来,有以企业股权为信托财产的慈善信托,还有以数学发展为信托目的慈善信托。在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当下,慈善信托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慈善事业中发挥着更大作用。
优势:能够满足多方诉求
“资金和项目相比,可能更缺的是资金。”在一次慈善信托资源对接会上,一位信托人士这样说,“相比慈善捐赠的规模,慈善信托还有较大空间。所以,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慈善信托的价值,希望各级政府、媒体以及参与各方不断宣传推广。”
慈善信托的普及度与相关业务的发展有直接关联。例如,从慈善信托的历年备案财产规模来看,浙江省、广东省累计备案规模较大。其中,浙江省的慈善信托业务备案资金规模达22.61亿元,是全国唯一突破20亿元的省级行政区。
“近年来,慈善信托在全省迅速普及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佘新荷表示,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渠道,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慈善信托是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独特优势,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希望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普及慈善信托,强化褒奖激励,营造浓厚氛围,增强责任担当,助力共同富裕。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浙江省慈善信托政策和实务宣介会上,万向信托与6个市、县、区慈善总会分别签约的6个慈善信托相继启动,资助资金将按照委托人意愿,陆续投向扶弱济困、助学助教、关爱特殊群体等多个领域。
浙江省长兴县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强毅表示:“长兴县慈善总会连续两年募集善款超过1亿元,我们既要用好慈善资金,也要对善款做一些增值保值的尝试。与传统慈善模式相比,慈善信托更科学、高效、安全和便捷。”
信托业内人士将慈善信托的优势概括为五点,即“量身定制、设立简便、管理灵活、运营成本低、可永久存续”。根据信托法第十九条对于委托人的规定,委托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这就意味着,企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将慈善信托作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一种工具,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慈善信托。
进展:多元化拓展弥补短板
自去年3月份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颁布,在信托业内,慈善信托的定位已被提升至与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同等的高度。
“公益效果大幅增强、社会认知明显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谈及今年开展慈善信托的体会,万向信托慈善信托部总经理李元龙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虽然有政策支持,但目前慈善信托在整体万亿元级别的信托规模中占比还很小,慈善信托的增长和公众的预期还有一定距离。”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认为,慈善信托仍存在完善空间,着力点主要在扶弱济困方面。以扶弱济困为目的的慈善信托单数最多,达1130单,占比35%。因此,需要鼓励更为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并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可以看到,为了弥补短板,信托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不断拓宽慈善信托的服务范围,探索除现金之外的财产形式,将股权、不动产等非现金资产作为信托财产设立慈善信托。
据了解,由万向信托受托成立的、以股权为资产类型的“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是目前全国备案规模最大的慈善信托,资产规模超百亿元,年度支出保持在1亿元左右,为水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该公司受托成立的、以不动产为资产类型的“桐庐县不动产慈善信托”是全国首单全流程规范化不动产慈善信托,也是杭州市慈善信托专项试点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
李元龙认为,信托的财产类型可以很丰富,资金、股权、艺术品、不动产都可以用来设立慈善信托。这样的资产可以作长期投资,能够给社会留下比较大的存量公益资产,为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趋势:慈善可以个性化
随着新修改的慈善法2024年9月正式施行,我国慈善信托规制体系基本建立。
李元龙认为,接下来可从服务委托人个性化的慈善意愿、管理多种类型的慈善财产、持续有效运营公益项目等方面,加快信托向服务的转型,从而彰显信托公司作为专业受托人的价值,同时激活慈善信托在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新生态中的创新活力。
在公司首次以慈善信托的形式实现客户“捐赠股权,并以分红收益持续支持公益慈善事业”之后,兴业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志明表示,慈善信托架构可以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满足委托人个性化的慈善需求,更有保障地达成慈善目的。未来,将持续开展创新型慈善业务,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客户的慈善诉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我们在慈善信托领域守慈善初心、创模式之新。
那么,哪类信托公司在慈善信托业务中会得到市场青睐?交通银行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发布的《2024财富向善年度洞察》表示,在考虑选择金融机构开展慈善活动时,受访个人首先关注金融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占比达67.7%、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能力占57.42%、提供创新性慈善服务规划占46.82%、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熟悉程度占46%、金融机构慈善项目的组织经历占41.44%。
“慈善信托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委托人实现慈善意愿,实现的路径可以充满想象力。在受托管理过程中,信托公司基于委托人意愿及信托设立目的,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思维相融合,可以在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李元龙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