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杭州田间,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上演。在建德市坌柏家庭农场,履带式旋耕机、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等现代化设备穿梭其间,精准施肥、高效插秧,机械化作业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这场从“镐锄镰犁”到“铁甲军团”的变革,不仅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还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而这一切的背后,农业银行杭州分行的金融支持功不可没。
不误春光,农场负责人杨军平正指挥着“铁甲军团”加紧作业。看着这些机器“上天下地”,杨军平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从2022年开始,杨军平投入了数百万元,陆续购入了旋耕机、高速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机械,还修建了几十亩带喷洒系统的双层膜大棚和育秧暗室,目前机械化程度达到了60%以上。
“过去,我们直播(将水稻种子直接撒播在田地里)种水稻,但存活率并不高,特别是种二季稻的时候,正好是6月中下旬,水太热种子都发不出芽来,存活率只有30%—40%;而采用育秧插播的方式,高速插秧机每天能种30—35亩,存活率能达到90%左右。”杨军平指着正在田间高速运转的“铁甲军团”,好好表扬了一番它们,“另外,人工施肥一人一天三四十亩已经是极限了,而用无人机,每天最少200亩,多的能达到五六百亩。”
让杨军平机械换人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人工。在他农场的帮工,春耕的时候每天要50人左右,其他时候也得20人。
“春耕期间,除了本地的农户,还有来自安徽的农户,但人手还是特别紧张。另外,在我这边帮忙的本地农户,最小的也有63岁了,再过个四五年就干不动了,真怕没人愿意继续干下去。”几年的机械化进程,杨军平不仅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生产效率;还让年轻人看到,有了机械化替代,农活也不是很累。
宓师傅今年68岁,已经跟着杨军平干了几年。去年开始,开高速插秧机成了他的主要工作。“没啥难的,上手就会开,一两天就很熟悉了。”宓师傅笑着说,“我们老头都能开,年轻人更是容易,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年轻人,跟我们一起干了。”
机械化加持下,目前,坌柏家庭农场年累计生产粮油总量已达到1500余吨,同时,现代化农业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接下来,杨军平将在当地率先采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600亩农田精准灌溉、自动施肥、智能监测,在保证作物生长最佳条件的同时,亩均成本降低30%。
为支持杨军平的现代化农业计划,今年,农行杭州建德支行为其提供了50万元的“惠农e贷”,用于农机设备更新和生产资料采购。之后,该行还将根据其种粮收入,追加最高100万元的“粮农e贷”专属额度,进一步助力其农业现代化转型。
农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借助“高标准农田贷”“粮农e贷”“惠农e贷”等创新产品,农行杭州分行重点服务种粮大户、合作社、农创客、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支持耕地建设,服务种业振兴,保障粮食供给,坚决做好粮食安全金融服务。截至今年3月底,该行累计金融服务粮农超1.2万户,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超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