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成效初显,海正药业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6.94%

2025-04-17 12:44:49     来源:

4月16日晚间,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正药业)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32亿元、净利润1.94亿元;扣非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36.94%,创一季度历史新高。而此前不久,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海正药业2025年提出“亮剑2025,打赢三大战役”的目标,今年成为亮剑突围、质变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季度海正药业“亮剑”成效初显,集中精力做实做强主营业务,有效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实质性地再上新台阶。

近期,北京、深圳陆续出台创新药相关政策,鼓励创新药产业发展。而作为一家拥有近70年发展历史的老牌药企,海正药业在巩固旗下第一个1类创新药海博麦布片的优势外,还积极推进创新药布局与发展,其投资参股的吉盛澳玛公司年初入驻海正药业全球营销中心办公楼,进一步巩固双方在创新药领域的深度合作;与AI制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新药研发突破技术壁垒,引进AI领域高层次人才,努力搭建人工智能平台,积极赋能创新药物研发全流程。

此外,海正药业发力宠物药等新兴业务,打造销售增长的抓手。公司开年推出2025年首个重磅动保产品——犬猫专用口服干混悬剂型抗生素“克维舒”,为医生和宠物主人提供更多产品选择;2月重磅推出首款猫三联产品“海妙哆”,助力国产替代,迈向新的里程碑;宠物驱虫明星产品“海乐旺”3月成功登陆越南市场,实现动保外贸业务从0到1的重大突破,为公司未来在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的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海正药业不仅注重增强自身创新力,亦重视对外合作交流。一季度与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展开合作交流,助力自身研发能力提升;联合中国香妆协会召开《中国化妆品原料发展趋势》项目结题会,以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美妆原料创新;与飞书达成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效率与能力;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推广旗下产品,如“伊索佳”携手京东买药平台守护马拉松跑者关节健康、宠物驱虫药组合“喜妙”(喜倍安+海乐妙)和“喜旺”(喜倍安+海乐旺)顺利通关老爸抽检等。

强大的生产力作为海正药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今年一季度亦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卓乐于3月完成首批地产化产品商业发货,至此海正药业与辉瑞签署的5款原研药品全部完成本地化生产及供货,彰显其在原研地产化领域的硬实力;同月,海正药业旗下瀚晖工厂以“零缺陷”优异成绩通过2025年度FDA检查;生产制造能力再上新台阶。

2025年一季度已顺利走过,展望未来,海正药业将秉承“正心好药 成就健康梦想”的使命,提供更多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以高质量增长回馈股东信任,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更多“海正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

优阅国学峨眉圣境游学圆满成功
长帝借力京东2000亿计划内销破局升级
海信商用显示联合英特尔发布端侧会议领域垂域模型,以AI技术重构会议效率与安全边界
聚焦创新驱动与消费医疗,葛兰年报展望2025年市场新机遇
连续三年毛利率超30%,肇民科技高比例分红回馈股东
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 南方顺丰物流REIT(180305)4月21日正式上市
纽婴培奶粉闪耀武汉小阿福孕博会,科学营养理念赢得万千宝妈青睐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丨“方泰科闪耀2025北京雅森展,圆满收官引领行业新潮流!”
山东日照:一叶鲜四方 岚山春茶开园
2025新商网华东商业价值榜发布|凤城·悦天地斩获年度最具期待特色商业奖!
汽车出口蓬勃发展 金融合作释放新机遇
长盛基金郝征:新兴消费趋势向好,可选消费有望持续恢复
邹芳:财务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引领者
从燃气到综合能源:中裕能源转型背后的长期主义与创新逻辑
破壁合作!和平精英携手东鹏特饮开启能量狂欢
董非:社交新媒体将从流量转向“价值竞争”
BenPay ——链上多币种稳定币金融平台 重塑 Web3 支付格局
第24届雀友杯中国麻将牌王赛和大师赛圆满收官
空调界又一超级顶流诞生 美的酷省电Ultra挂机首发即卖爆4000+套
伊的家17周年庆典-开启美蕴万象新篇章
金荣中国荣膺"亚洲最佳交易平台" 和"最佳交易执行经纪商"双奖,再攀高峰
家居肌肤护理赛道持续进阶,美杜莎首款超光子美容仪正式发布
马斯克的x被xAI公司全资收购,DeepSeek持续领跑的启示
藏里羊斩获高海拔羊绒衫双冠王,揭开藏在4500米雪山的羊绒密码
碳标签新坐标:香山论碳年会锚定全球标准话语权 双轨3.0重构产业减排路径
4万亿市场如何突围?CFCA家装全案联盟揭秘“设计共生”破局之道
从跨语言沟通困境到破局:时空壶的卓越引领
中标捷报印证实力,城建设计抢占城轨升级红利
债市再成“避风港”,关注连续11年业绩为正的“老牌”债基
海乐行中国联会视角:解读美国对华关税影响与华人企业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