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自主可控”政策指引下,国产信创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相关智库数据显示,2023-2027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0%,其中AI算力需求、国产服务器替代、智能终端升级成为核心驱动力。政策端,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国资委79号,“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信息化系统的国产化替代”等关键词,推动国内信息产业走向纵深,结合生成式AI的爆发,使得信创与AI的深度融合逐步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国产替代加速,信创赛道持续扩容
当前,伴随信创生态的逐渐完善,信创产业链正从“可用”向“好用”升级,赛道持续扩容。以服务器为例,2024年国内服务器采购金额达到505.8亿元,信创化率达到49%,其中党政、电信、金融等行业为主要采购大户,并逐步向能源、制造等行业渗透。与此同时,AI技术迭代推动算力需求激增,智算中心、AI PC等新兴场景成为企业竞逐的高地。行业分析指出,2025年国内AI算力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
在此背景下,软通动力通过“软硬一体”战略快速卡位。2024年,公司完成对同方计算机业务板块的整合,构建起“基础硬件+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能力。其首台“京产京牌”服务器采用华为鲲鹏芯片及自研天鹤操作系统,并支持龙芯、海光、飞腾等多架构国产芯片,实现了软硬件的完全自主可控,且良品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2025年4月份,在北京市2025年终端设备采购中,公司旗下品牌“清华同方”以56%的中标份额拔得头筹(金额4873.92万元),凸显其在政企市场的竞争力。
全栈布局:技术生态构筑护城河
除了硬件制造,全栈技术能力的深度整合,更应视为其立于行业潮头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开源生态中,软通动力在开源鸿蒙、开源欧拉、开源高斯等生态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在基础软件领域,软通动力基于开源欧拉开发的天鹤操作系统(iSSEOS)已服务超10万系统迁移,覆盖烟草、金融等核心场景;基于OpenGauss开发的天鹤数据库(iSSEDB)成功替代海外同类产品应用于能源、政务等场景,夯实底层技术根基。
AI与算力的布局则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公司自主研发的天元智算服务平台等AI算力基础平台,推出昇腾AI工作站和AI服务器,以及联合华为推出的“昇腾大模型推理行业解决方案”等已落地电力巡检、智能客服等150余个场景,实现AI技术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双向加码
面对行业红利,5月7日,软通动力披露的最新定增预案中,拟募资不超过33.78亿元,重点投向京津冀软通信创智造基地、AI PC智能制造基地、怀来智算中心(一期)及计算机生产车间智能升级四大项目。其中,京津冀基地将重点建设信创PC、液冷服务器产线及开源鸿蒙/欧拉生态研发;AI PC基地则瞄准“灯塔工厂”级智能化产线,预计投产后可大幅提升高端设备制造效率;怀来智算中心(一期),规划形成3316.15P算力能力,逐步构建“云边端”协同的算力服务体系,为AI应用规模化落地提供支撑。
这一布局的背后,可以看到:一方面,党政信创采购加速(2025年政策目标明确),同方品牌在政企市场的高份额为产能消化提供保障;另一方面,AI算力需求爆发与智算中心投运形成共振,推动公司从“国产替代服务商”向“生态引领者”升级。
政策与需求共振,龙头优势凸显
当前,信创与AI的融合已进入深水区。软通动力通过“硬件制造+软件研发+生态协同”的三维布局,不仅夯实了国产化根基,更在AI算力、智能终端等增量市场占据先机。随着京产服务器规模化交付、AI PC产能释放及智算中心投运,其“全栈智能”战略有望在政策与产业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兑现价值,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