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68岁的吴女士因长期便秘,自行服用泻药三年,最终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肠道布满 “豹纹斑”,即结肠黑变病。医生指出,这是长期滥用含蒽醌类成分泻药所致。
近年来,类似案例屡见不鲜:37岁的赵女士连续四年饮用芦荟茶“排毒”,肠道出现大面积黑变;56岁的黄女士因依赖“清肠茶”,肠镜显示黏膜黑如蛇皮。职业打假人王海在今年315采访中揭露,当前通过直播、短视频销售的减肥和通便产品大多含刺激性泻药成分。医生指出,这些触目惊心的病例背后,是含蒽醌类成分泻药长期滥用导致的肠道灾难。
据资料显示,1928年,科学家便首次提出“蒽醌类药物”和大肠黑变有关。目前,长期口服泻药是公认的引起大肠黑变的主要原因,70%以上的大肠黑变与滥用蒽醌类泻药有关。常见的含有蒽醌类药物的泻药有:芦荟、大黄、番泻叶、塞纳叶、泡竹叶等,长期大量使用蒽醌类药物成分会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上皮细胞凋亡,巨噬细胞吞噬色素颗粒后沉积于肠壁,导致肠子变黑。专家强调,长期使用会导致肠壁神经敏感性降低,形成“泻药依赖型便秘”,甚至导致肠道动力永久性损伤。
科学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蒽醌类泻药最快1个月就能出现大肠黑变。间断服药的人,大肠黑变发生率为10%左右。连续服药的人,大肠黑变的发生率可以达到80%左右。虽然病变是可逆的,但会增加肠道肿瘤的风险。
专家指出,尽管蒽醌类泻药危害明确,市面中的泻药和不少宣称有排毒养颜功效的通便茶、排毒胶囊实际都含有蒽醌类刺激性泻药成分。近年来,知名打假人王海曾接连爆料碧生源旗下酵素果冻和益生菌果冻、TiQ天萁西梅汁含芦荟、大黄、番泻苷等刺激性泻药。
除此之外,部分产品标榜“纯天然”“果蔬配方”,实际却隐匿添加蒽醌成分。例如在抖音快手走红的NU-LAX乐康膏,其产品详情页中介绍含有“8种天然果蔬精粹”“温和”,然而其包装成分表中主要成分却为塞纳叶(Sena)。
实际上,早在2021年,我国药监局便发出公告,停止含蒽醌类成分的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药品批准文号)。2013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在欧盟范围内暂停含蒽醌类药物的药品上市许可。但仍有不少含刺激性泻药成分的成分打着“天然”“温和”“不含泻药”的名头,通过网红直播间、社媒短视频等社媒渠道销售,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专家提醒,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便秘的药物。如有排便问题,尽早去正规医院检查,找出引起便秘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千万不要自行滥服泻药,切勿随意相信宣传“润肠通便”“泻药”类产品,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