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的五月,迎来一场文化的盛宴。杭州市2025年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周(以下简称“科普周”)于5月9日在临平区艺尚小镇国际秀场启幕。本次活动以“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建设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员会指导,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主办,临平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协办。
见微知著:从社科案例透视杭州创新范式
经过近2个月的精心梳理、走访调研与专家评审,20项精品案例从全市征集的百余项社科案例中脱颖而出,在活动现场隆重发布,生动诠释杭州以制度重塑、文化浸润、科技赋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全市社科联围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搭建研究平台、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工作机制,形成一系列“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一体化”研究成果。“社科赋能”行动将人文经济研究与文化惠民活动有机结合,为西部山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社科智慧与力量。社科创新范式遍地开花,“一栏多题众讲师”架构的社科宣讲矩阵构建网络宣讲与品牌赋能,将《主播上线啦》打造成宣讲新高地;文脉赓续的青春图景联动青少年开启“我与运河共成长”主题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篇章;“乡集有约”系列活动以社科下沉撬动乡土解码+美育共生,绘就新时代严州画卷;苏学研究会让诗词墨韵化作AR导览地图、宋宴体验空间,在钱塘山水间续写“老市长”与杭州的千年对话。
通过现场访谈,活动展示了社科基地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攻坚战”——临平区古海塘博物馆让科技赋能活化古代水利工程;余杭区“新时代创客”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理论知识,在青年人群中广泛传播;钱塘区媒介素养科普基地破解“信息茧房”,将社科知识普及到各个年龄层……
活动现场,作为城市文化“代言人”,“杭州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一等奖选手们登台领奖。优秀讲解员代表胡俊超以《藏在水坝中的文明》为主题演讲,解码如何用数字技术呈现跨越五千年的治水文明长卷。胡俊超说:“讲解员是文明的摆渡人,既要深挖历史矿藏,更需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在历史人文与数字未来的交相辉映中,文明“活”在当下、“渡”向未来。
观澜索源:当古韵碰撞新潮,让千年宋韵“玩”出新花样
启幕活动上,杭州科普周社科市集火热开市,通过“非遗活化+数字交互+沉浸游园”的创新模式,让社科知识从书本走向人群。市集现场设置了非遗体验、科技互动、宋韵雅集、非遗传承、国家安全等专区,市民既可亲手制作浙派盆景、拓印雕版年画、调配古法香方,也能操控无人机俯瞰城市全景、与AI“璇玑灵犬”互动共舞,更可化身“宋代文人”穿越时空,在沉浸式场景中寻觅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南宋四大才女”,完成诗词接令、灯谜破译的打卡任务,领取杭州印记神秘礼品。
“带女儿集齐四大才女印章时,她背出了三首李清照的词,比在家背课文积极多了!”市民王女士拿着兑换的礼品说道,“原来社科知识可以这么好玩,孩子追着问下次活动什么时候办。”市集策划负责人表示,活动特别设计了“动态学习链”:市民持“集章册”闯关时,需参与答题解锁线索,将文化记忆转化为可带走的“杭州印记”,让市民从“坐着听”“静静看”到“动起来”。
从鱼跃龙门的非遗鳌鱼灯光影秀,到松烟缭绕的制香工坊,再到法润青檐的普法宣传……这场市集以指尖的温度证明:文化传承不囿于展柜与史册,更在每一次亲手触摸、互动体验的鲜活瞬间。
据悉,今年的科普周活动以省市区县(市)三级联动开展,杭州市与各区县(市)以1+12+X的形式同步开展。主要活动包括“时尚临品·文韵印杭州”数字文创市集、“乙巳祈愿·致未来”2025杭州孟夏孔庙书市、《方寸之间 运河千年》水运交通邮票展、2025年水浒赶“吉”系列活动、“最美的我”儿童公益画展、“书香富阳 社科有卷”读书会、“理响千年”理论社科宣讲大赛、“潮涌千载·薪火不息——解码上城千年文脉,共燃时代精神火炬”宣讲活动、“千鹤匠心,艺韵传承”研学活动等。(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