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港险产品在国内爆火,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港险市场。港险市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中期,并在长期发展中涌现出诸多代表性的港险企业。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在港授权保司已有157家。其中,以友邦、保诚、万通保险为代表的主流香港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市场地位名列前茅。
而在市场环境越发严峻的当下,保司投资实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保司自身产品的表现,以及保单持有人的分红收益。
那么这些主流保司的投资实力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来摸一摸他们的底!
主流保险公司投资实力如何?不妨先看看他们的股东背景和资管机构
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不是凭空产生的,与其股东和资管机构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友邦、保诚、万通保险的股东和资管机构都是谁呢?
友邦保险创立于1919年,在港展业将近百年,主要权益股东有纽约银行梅隆公司、摩根大通集团、花旗集团等,资管机构则是AIA投资管理部。
保诚保险则是英国保诚集团的子公司,它是一家拥有“英资血脉”的保司,在港运营60多年,它背后的资管机构则是PGIM Limited。
而万通保险,它的主要权益股东是有着170多年历史的全球500强保险企业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其自身也已经扎根香港50年,它背后的资管机构则是全球知名的霸菱barings资管,有着260多年的历史,管理着万通保险99%的固收类资产,在固收类投资上面有着强劲的表现。
主流保险公司投资实力如何?来看看他们的投资策略和成果
投资实力除了基于保司的股东背景和资管机构,和它的投资策略也有很大关系。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固然有机会带来高回报,但也有更大的可能血本无归。而稳健型的投资策略固然不会有爆发式的收益,但它稳稳当当,不会忽高忽低。那么这些主流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都是怎样的呢?
从友邦、保诚、万通的底层资产来看,他们的投资策略都是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友邦和保诚基本保持在70%左右,而万通保险的策略则主打一个稳字,它给自己定的固收类资产分配上限,上限达到了100%。
而万通保险能做出这种投资策略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资管机构——霸菱给到的底气。
作为历史可追溯至1762年的资管专家,霸菱Barings资产业务遍及包括北美、欧洲、中东、亚洲等地区,管理的资金规模达4213亿美元,并与包括我国国家社保基金在内的国家主权基金有着长期合作。
更特殊的一点是,霸菱Barings资产的母公司是美国万通,与万通保险有着天然的“血脉纽带”。受益于此,万通保险能够在事实上享有了与第一梯队香港保司相同甚至更好的全球优质稀缺的投资资源,包括美国基建 REITs、私募信贷、数据中心等封闭型稀缺资产。要知道这类资产可不是有钱就能投的,它得有入场资格。
得益于美国万通的优质资源和霸菱资管在固收类资产投资的卓越表现,万通保险以固收类投资为主,分散到全球优质资源的投资策略收获了亮眼的成绩,让自家产品的分红实现率达到了107%,更是基于自身强大的投资实力给到的底气,提出了将可分配利润的90%白纸黑字写入合同的承诺。
主流港险企业的投资实力如何?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已经有了答案。事实上,投资港险市场需要三思而后行,应在充分了解不同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考虑。我们在考虑投资港险的时候,不妨多搜集一些资料,挑选多个保司进一步比较各自投资实力的差异,再做最后决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