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中国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在港交所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全年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实现连续3年增长,资产质量关键指标全面上扬,财报数字突破性攀升,标志着其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和重塑价值的专业能力,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韧性凸显:逆周期精耕 收入利润双升
公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信金融资产全年实现收入总额1127.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较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平均增速拉开显著身位。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实现5.4倍增长,全年平均股权回报率跃升14.8个百分点至18.4%,基本每股收益0.11元,三项指标均创六年来新高。
57家金融机构新增授信2100多亿元,存量融资成本持续降低,平均融资利率下降,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中信品牌的高度认可,为其后续业务拓展提供了低成本资金保障。
逆势增长:聚焦主业 改革成果逐步释放
如果业绩增长是“果”,业务模式的创新突破就是“因”。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中信金融资产多次强调改革的重要性,推行多项措施深化改革,大力推动主业回归转型,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持续加强化险瘦身。2024年业绩的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红利已经转化成发展实效。
去年,中信金融资产公告完成对金租公司60%股权出售,业务架构进一步精简为“不良资产经营”与“资产管理和投资”两大核心分部。
其中,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是中信金融资产业绩增长的主引擎。财报显示,通过区域深耕+行业聚焦,中信金融资产精准捕捉价值洼地:年末收购处置类资产余额1800亿元,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活力区的收购处置类新增收购成本63.8%,金融类不良债权收购成本占比提升至77.1%,精准锚定高折价、高流动性资产;处置端同步发力,全年处置不良资产包320亿元。重组盘活能力增强,创新“股权优化+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模式,支持地方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和优化国资布局,绿发九寨华美胜地度假区项目刚刚被发改委列为存量资产盘活典型案例。市场化债转股及特殊机遇投资业务收入激增103.7%,储备未来增长动能。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延续稳健增长态势,年末资产规模同比提升6.3%。业务协同效应的释放及特殊机遇投资领域的持续布局,为中长期发展储备了增量空间。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强化了主业的竞争优势,更通过资源聚焦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注入确定性。
攻守兼备:风险管控筑牢安全底线
财报显示,2024年末母公司拨备覆盖率226%。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持续保持审慎经营理念。通过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严控资产质量,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年内新增融资的利率下行与存量债务的稳定偿付,进一步夯实了财务安全垫。攻守兼备的策略为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可以看出,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的业绩突破,既是战略定力的成果,亦是市场化能力的印证。战略方向清晰坚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势头向上向好,业绩增长潜力逐步展现,投资价值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