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复星国际发布公告,将所持有的总价约6.703亿欧元的德国私人银行Hauck Aufhäuser Lampe Privatbank AG(HAL)99.743%股份进行出售。本次交易完成后,复星国际将不再持有HAL股份,但复星将全额保留HAL所持有的Hauck & Aufhäuser Fund Services S.A.(HAFS)股份,即保留HAL的基金服务业务,而基于收购6.703亿欧元交易对价,该项目预计可获得两位数项目内部收益率,未来预计仍然会每年稳定地创造数千万欧利润,并保留约1500亿欧托管资产。
除此之外,近期,复星旗下各主要业务板块利好信息不断,叠加业绩上的强势回归,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经测算,复星国际股价自业绩发布以来,累计上涨超过30%,跑赢恒生指数超过10个百分点,弹性十足。
5月14日,复星健康与佛山市禅城区禅西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扩股协议》。根据协议,后者出资人民币3亿元认缴复星健康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1.56亿元。
4月26日,复宏汉霖宣布自主研发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美国批准上市,成为唯一在中国、欧盟、美国均获批的单抗生物类似药。
4月22日,复星旅文公布2024年首个季度运营表现,旅游运营营业额达人民币71.58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Club Med实现营业额(按一致汇率计)达人民币60.8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5.2%。
在外界看来,利好信息频出的背后,是复星各板块的业务布局逐渐步入收获期,也是其聚焦轻资产运营战略的效果显现。
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复星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积累了深厚的运营能力。近年来,复星锚定业务发展方向,将企业明确定位于“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聚焦医药、文旅、消费、保险四大核心赛道,同时加强轻资产运营能力,通过不动产证券化和大宗重资产退出,推进产业基金助力产业乘长。2022、2023两年,复星累计回笼近500亿元资金,轻资产运营成效显著。
根据年报显示,2023年复星实现总收入人民币1982亿元,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3.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其中,四大核心公司收入稳健,对复星营收贡献率占比达72%。以复星旅文为例,2023年实现营收达171.5亿元,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3.1亿元,2023年其持续优化收入结构,其中旅游运营的贡献超93%,成功穿越疫情影响,迎来增长。
专业聚焦、主业清晰的企业往往市场估值更高、更被投资者青睐。截至2023年底,复星国际调整后的NAV为每股19港元,以目前股价来看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对此,花旗、瑞银、方正等多家机构亦对其给予“买入”或“推荐”评级,对其价值的自我修复能力表示看好,目标价均超过6.3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