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美术征集作品展”在南宁火热开展,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红线女艺术中心联合社会力量,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正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积极推动粤剧“破圈”。
本次展览整合了红线女艺术中心主办的“粤·剧——美术征集作品展”以及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粤剧猫”IP形象设计大赛两个活动的精品佳作。粤剧作为综合艺术,集中了多种艺术门类之优长。而本次所展出的作品,则是通过定向约稿或激发一众年轻的艺术家参与创作,通过深挖粤剧特色,品读粤剧艺术特点,产生的一批具有创新性、包容性、时代性的优秀美术作品。无论是国画、油画、剪纸,还是跨界的猫咪形象设计、滑板涂鸦等,都旨在通过主动让“粤剧”这种传统文化,与社会上更多不同领域的文化产生互动与交融,以扩大粤剧的触及面,激发更多青年人认识粤剧、了解粤剧、热爱粤剧、传承粤剧,使“南国红豆”焕发青春活力。
本次展览依托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艺术节暨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系列活动的大平台,现场参观展览的除了有来自国内各大省市多个戏种的院团精英与学术专家外,更有来自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艺术家前来交流观摩。对于本次展览的“破圈”作品,这些来自异国的友好来宾们表现出了热切关注,纷纷热情提问,兴致勃勃领取文创宣传品留念。通过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的讲解,他们加深了对粤剧艺术的认识,并以此为窗口,了解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与“应物变化”的特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进步,始终保持的旺盛生命力与活力。
(东盟各国代表及主办方代表合影)
(主办方及制作团队合影)
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系列活动将于2023年12月上旬至2024年1月下旬集中开展,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暨第十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开幕式将于12月5日晚8时在南宁人民会堂举行。其中,《粤·剧》美术作品展作为戏剧周系列活动之一,于12月6日至12月15日期间在南宁博物馆展出。
《粤·剧》美术作品展的展品从传统的国画、油画到跨界的滑板涂鸦、皮影插画,参展的艺术家跨越了几个世代,既有年逾八旬的老票友,也有青春年少的小粉丝,既有出生粤剧世家的作者、也有深耕戏曲舞台的美术工作者,还有粤剧演员出身的美术爱好者,以及初次接触粤剧的青少年群体,画家们用自己最擅长的语言来传达他们对粤剧这颗南国明珠的印象,有的古朴、有的时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粤剧的形态,阐述着粤剧的不同内涵,无不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的时代新光彩。其中有几件描绘粤剧一代宗师红线女老师的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动静皆宜的境界,验证了“画是静止的戏,戏是流动的画”的说法。
画家历来都有以戏曲艺术作为表现题材的传统戏曲艺术中高度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凝聚了中国美学原理与美学精神的精髓。戏曲艺术善于以虚拟实、以假当真,以少胜多,以简代繁,凭借假定性的舞台时空和虚拟化的程式表演,从简约的形态中传递出悠长的信息,挖掘舞台艺术中的诗一般的美感,成为历代画家乐此不疲的事情。绘画以线条、造型、色彩、构图为主要表现手段,戏曲以歌、舞、剧、诗为传达载体,一动一静,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首届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将以文化为媒,以城市为坐标原点,突出国际化、艺术化、时尚化,深化面向东盟、面向世界的文化交流,展现首府南宁深厚历史底蕴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向中国、东盟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了盛情邀请。
作为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跨粤文化长期深耕文化艺术的跨界融合与全球化传播,不仅为展览中作品的创作注入灵感,更具有创造性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有机整合,串联起别具新意的《粤·剧》美术主题展览,带领观众走进这个辉煌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长卷中,呼吁更多有志之士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负责展览执行的跨粤团队已是第二次参与东盟戏剧周,这一支有着国际创新设计理念的团队由青年策展人、新锐设计师和陈列师等组成,整合青年创意力量。本次《粤·剧》主题展览除了和其他作品已经有,大胆运用大量的跨界元素,也与元展科技Meta•Ex共同打造了全新的数字文创的展示技术,链接线上线下空间,打造更丰富的观展效果,拓展展览空间场域。团队负责人林雨后先生为国内外艺术家及嘉宾们介绍了数字文创展示的应用和功能,解释科技与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灵感源头。
《粤·剧》美术作品展作为具备岭南文化气韵的作品,亮相中国—东盟(南宁)文化月,为更广泛地域的群众了解岭南文化搭建了民族文化沟通的桥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艺术成就,不仅是粤剧乃至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乃至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展览部分图片:
稿:胡嘉琪 图:主办方提供